欢迎访问中国作物学会官方网站!

English

礼赞 · 科学家精神
礼赞•科学家精神 | 郭进考:杰出的小麦育种家
发布时间:2022-04-07      来源:       阅读量:679     分享:

他从一个中专毕业生起步,半个世纪来,先后有33个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15个被定为国家级品种。这些品种,累计推广4.2亿亩,增产小麦100多亿千克,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用自己的人生实践,塑造了一个党员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辛、砥砺前行的榜样形象。 


1.png

 郭进考,195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二级研究员。曾任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是农业农村部小麦节水育种岗位科学家、小麦专家指导组专家,河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专家顾问组组长,河北省老科协老专家工作站站长。他先后取得科技成果奖41项(次)。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发明一等奖1项,三次获省长特别奖。他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人才并被记一等功,他还是“何梁何利基金奖”“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获得者。2007年,他还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童孩时,郭进考因难耐饥饿,误食曼陀罗果而昏迷了整整两天。从那时起,对饥荒的恐惧和让更多的人吃饱饭的梦想,深深植入了他的潜意识里。

 1973年,他被分配到石家庄地区农科所小麦室,成了专业小麦育种工作者。那时的农科所很穷,一无资金,二无育种资料。“设备”就是一把木尺、一杆小称和一个算盘。然而,他却有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兴奋,是那种梦想的种子要发芽的兴奋。

 凭着一种追梦情怀和忘我的努力,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1988年,他们培育的“冀麦26”一举成名。该品种是河北省第一个自育的当家品种,创造了河北省小麦亩产500千克的高产记录,成为全省推广速度最快、应用面积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的小麦新品种。

“冀麦26”之后,他的团队不断推出优良品种。在河北小麦亩产500千克、600千克、700千克跨越式提升中做出了特殊贡献。其中,1999年,他的“冀麦38”,取得了亩产613.34千克的高产,再次刷新河北省小麦高产纪录,为当时的“小麦千斤县”工程提供了种子支撑。该品种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十大品种之一,被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郭进考3-1.jpg

郭进考在田间

 对于小麦,郭进考有着一种超强的识别能力。蜡熟期的麦田,他用手掌手臂划拉一下,就能估出产量。面对成千上万个育种材料,他总能准确找出最理想的组合。同事们说,郭进考长着一双识别小麦的慧眼。

 他这一双慧眼是怎样练就的?又经历怎样的涅槃式的更生壮歌?

 著名棉花育种专家赵国忠和郭进考是中专同学,毕业后又同在一个单位,结伴前行已经50余年,相知很深。他说:“进考工作起来不舍昼夜。白天,几乎长在田间。读书,做资料、搞分析是晚上的事,一干就是大半夜。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郭变成了老郭、郭老,他依然保持着这个传统。”他还告诉说,起步阶段条件确实很艰苦,单身宿舍四面透风。夏天蚊虫肆虐,大家只能钻进蚊帐里学习、整理资料。冬天宿舍内没有取暖设施,他们便到楼道的炉子上烧几块砖,带到宿舍取暖。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还完成了《育种学》《遗传学》《统计学》《栽培学》等十几本专业书籍的学习。

 郭进考是小麦育种界典型的实战家。他说:“小麦是地里长出来的,只有摸透了每个材料的田间的表现,才有可能培育出好的品种。”为此,他在马兰农场蹲点,一干就是40多年。正是这种长期田间劳作,使他对土壤、气候、水肥、品种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有了至深的理解,当然他为此也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艰辛。

 抗倒伏,是优良小麦品种的重要指标。为了观察选育品种的抗倒伏能力,他多次在狂风暴雨里逆向而奔,到麦田观察不同材料的抗倒伏表现。有一次,他在暴风雨中做完观察,水里捞出来似地回到宿舍,马兰农场的老厂长竟拉着他的手哽咽着半天说不出话来。

 郭进考具备优秀科研人员的特质。他视野开阔、虚心好学、潜心钻研、持之以恒。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脚步多次留在了全国各大麦区,甚至走出国门,与意大利、以色列等国的小麦育种界交流、切磋。孜孜以求,不仅使他的种质资源极大丰富,他的育种站位和视野也得以不断提高和拓展。


郭进考1.jpg

郭进考在田间

 紧紧围绕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与时俱进调整育种方向是郭进考最大的特点。

 早期,解决温饱问题是全社会的追求,他的育种目标也是高产,他说:“高产是基础,抗逆、耐旱、耐寒都得服务高产。”随着全国吃饭问题的解决,他的育种方向转为“优质高产”,先后育成小麦“石麦17”“石优20”等优质强筋专用系列品种。进入21世纪,面对粮食生产和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矛盾,郭进考又及时调整育种方向,把攻关重点放到了“耐渴”高产品种研究上,提出“让每一滴水生产更多小麦”。经过多年努力,先后培育出“石家庄8号”“石麦15”“石麦22”等多个节水抗旱品种。节水小麦应用面积达3.8亿亩,增产小麦105亿千克,节水125亿立方米。

 如今,他已经71岁了,仍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辛勤奋斗在小麦育种第一线。2021年,他培育的高产节水品种“马兰1号”,经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厅组织专家实打实收,亩产达到811.9千克。在极度缺水的华北地区,这个品种的诞生,在小麦育种界引起了轰动效应。中国工程院赵振东院士、罗锡文院士等著名专家称该品种是近年育成的一个标志性品种,既有现实贡献也有理论贡献。

郭进考2.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中)、罗锡文(右)在郭进考(左)试验田考察交流

  赵振东进一步说:“水资源短缺是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瓶颈,老郭这个品种和技术路线在节水的基础上实现高产,为我国的小麦生产、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效仿。”

 为表彰郭进考的贡献,2021年2月28日,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他“燕赵楷模”荣誉称号。

 郭进考培育的新品种不仅在小麦亩产高产再高产的道路上领跑四十多年。其育成品种还被众多小麦育种家作为培育新品种的材料。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测定,河北省当今生产中栽培的小麦品种,70%的品种有郭进考育成品种的基因,其影响是深远的。

 农家出身、一生在“三农”领域奋斗,铸就了郭进考与农民共情的品格。他热心科普,把帮助农民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当作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每年,他除主持或协同省、市、县农业管理部门召开不同种类型的技术培训会议外,还深入田间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平均受训人员3000多人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咨询人数万人以上。每到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他都要进行田间调查,并提出技术建议,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布。农民们称他为“最贴心的小麦专家”。

 THE END

人物由中国作物学会张爱民副监事长推荐 

作者:张志勇(石家庄日报社退休主任记者)

编辑:徐莉(中国作物学会秘书)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