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作物学会官方网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会员之家>> 会员风采
会员风采
会员风采 | 致力甜蜜事业、用心服务产业——记国家糖料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黄应昆
发布时间:2022-03-03      来源:       阅读量:130     分享:

证件照.jpg

黄应昆,男,云南建水人,汉族,无党派,1964年11月生,1987年7月毕业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植保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甘蔗所植保室副主任、农艺室主任、有害生物防治学科主任、甘蔗所副所长等职务。现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甘蔗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控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糖料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云南省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云南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和植保学会理事,农医生平台植保专业特聘专家,硕士生导师。

黄应昆长期致力甘蔗病虫研发工作35载,主持和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及省基金与科研项目。在甘蔗主要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特别是国内分布新纪录种“细平象”、“斑点象”和“赭色鸟喙象”等重要新害虫研究上取得显著成就,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完成了国家948,云南省国际合作、重大农业推广、省院省校合作等项目,多年来深入生产一线大力开展甘蔗综合栽培和病虫防治等高新技术推广,为蔗糖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承担完成了中澳、中法等国际合作及国家岗位科学家专项、科技支撑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成功研制出甘蔗种苗温水脱毒处理方法及设备,建成了国内第一家规范的、规模化的甘蔗脱毒种苗生产车间,研究建立了甘蔗主要病害抗病精准鉴定和快速检测技术方法,在宿根矮化病、白条病、梢腐病、褐条病、锈病、花叶病、白叶病等重要病害研究上取得突破进展,为蔗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主持研究形成的“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生产技术”2014年、2015年连续2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2015年在CCTV-7《农广天地》首次播出。


1.jpg

农业科技“三下乡”,发送资料普及知识

多年来,黄应昆解放思想,带领团队求真务实、着实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蔗糖业发展,学术业绩显著。2018年获“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称号,2016年获“云南省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12年获“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称号,“十一五”至“十四五”均入选国家糖料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2020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2019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第1)、2016年获云南省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二等奖(第1)、2014年获第八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第1)、2013年获云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第1),2017年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第1)、2012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2002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2021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6)、2013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第3)、2015年获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第4)、1997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5)、1992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2020年获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第3)和2003年获云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第1)、2003年获第十一届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第1);获国家专利17项、国外专利13项、国家软件著作权10项;发表论文160余篇、SCI论文40篇;主编专著10部(英文专著3部),参编专著8部;制定制定地方(团体)标准18项。

1、甘蔗主要病害检测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

黄应昆通过主持国家岗位科学家专项和开放基金,针对甘蔗种传病害诊断检测基础薄弱、主要病害病原种类及株系(小种)不明等关键问题,带领团队人员刻苦钻研、开拓创新,在甘蔗科研、成果示范推广成效显著,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研发系统建立了10种种间传播病害的13种病原分子快速检测技术方法,研究探明了主要病害病原种类及主要株系(小种)类群与遗传多样性,明确了重点监测病原目标基因;首次检测报道了条纹花叶病毒、白叶病植原体、高粱坚孢堆黑粉菌、屈恩柄锈菌、白条黄单胞菌、赤条病菌,分子鉴定明确了SrMV 的1个强致病性新分离物HH-1;研究明确了RSD病菌致病性及分布流行特点,揭示了不同品种RSD感染状况,为甘蔗病害精准有效诊断和防控、脱毒种苗检测及抗病育种提供技术支撑;制定出甘蔗种传病害种苗检测技术规程,建立了甘蔗主要病害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上应用示范,助企增效助农增收成效显著。研究成果获得系列重要科学发现,创新性突出,实用性强,为甘蔗种传病害精准有效诊断和科学有效防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广泛推广应用前景,总体技术水平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7年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2、甘蔗重要虫害新纪录种的发现与防控技术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应昆先后主持以云南新发生的危险性害虫“蔗头象虫、蛀茎象虫”等重要害虫为对象,协同从成灾规律、监测预警、新型高效低风险农药筛选、绿色防控和控害减灾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在国内首次研究、报导了国内分布新记录种“细平象Trochorhopalus humeralis Chevrolat”、“斑点象Diocalandra sp”和“赭色鸟喙象Otidognathus rubriceps Chevrolat”等重要新害虫;对几种新记录种的外部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作了细致的描述,查明了新记录种的分布区域、海拔高度及虫种数量比例;摸清和掌握了几种新记录种的发生规律、田间种群结构及危害特点,揭示了猖獗发生的原因,建立了虫情档案,为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几种新记录种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通过试验示范,研究集成了以减少虫源基数的农业防治为基础及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为辅、统一化防为重点和抓好关键时期科学用药等一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协调应用,提高了防治水平。研究成果在低纬高原蔗区累计推广350万亩,有效控制了甘蔗重要新害虫发生危害,提高了甘蔗产业科技水平,为低纬高原蔗区蔗糖业持续稳定发展、减损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边疆人民脱贫致富做出了重大贡献。成果创新性突出,实用性强,转化程度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总体技术水平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7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20年获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2.jpg

防控技术现场示范指导

3、甘蔗温水脱毒技术研究与应用

“十五”以来,黄应昆开拓创新,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主持完成的“甘蔗种苗温水脱毒处理设备和技术的研究示范”成果针对世界性种传甘蔗病害(RSD等)危害和防控,历经10年努力,从甘蔗种苗温水脱毒处理设备研制和技术研究、生产流程、技术规范、推广应用等层面对温水脱毒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示范,在国内首次研制出甘蔗种苗温水脱毒处理方法及设备,2009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总结形成了成熟的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生产技术和脱毒种苗快繁技术体系,制定了云南省地方标准《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DB53/T 370-2012),为甘蔗脱毒种苗产业化开发和推广应用开辟了技术新途径。建成我国第一家研发型甘蔗种苗温水脱毒车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专利5项。2010年“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被科技部立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重点项目转化开发、荣获“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农村先进适用技术暨高薪技术展优秀参展项目奖”;2014年、2015年连续2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2015年在CCTV-7《农广天地》首次播出。2011-2015年累计推广99.4万亩,增蔗95.2万吨,增糖10.07万吨,新增产值12.9亿元。2020年,此项技术被财政部立为《云南省2020-2022年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研究成果在温水脱毒处理方法、设备和脱毒技术等方面具有重大技术发明,技术思路独特,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成果实用性强,技术熟化程度高,显著推动了蔗糖产业技术进步,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总体技术水平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3年获云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019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

3.jpg

向全国甘蔗健康种苗培训班学员介绍“甘蔗温水脱毒种苗技术”

4、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

 “十一五”期间,黄应昆带领团队人员针对甘蔗地下害虫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和生产上大面积综合防治地下害虫技术问题,通过省地联合攻关,与糖企紧密结合,采取“公司+科研+农户”模式,以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蔗龟、蔗头象虫为重点,从地下害虫种类、发生规律、预警监测技术、灯光诱杀技术、高效中低毒农药筛选、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研究。历经3年前期调查和5年系统深入研究,成功解决了甘蔗生产上大面积综合防治地下害虫技术问题,有效控制了地下害虫发生危害,提高了甘蔗产业科技水平,为蔗糖业持续稳定发展、降耗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2008-2010年,成果累计推广115万亩,挽回甘蔗损失69万吨,增糖8.63万吨,新增产值5.6亿余元,增加税利3千余万元。成果推广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边疆人民脱贫致富作出了重大贡献,2012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jpg

深入田间地头 现场培训指导

“十二五”以来,黄应昆带领岗位科学家针对低纬高原灾害性螟虫防控难题,协同从种群结构、灾害特性、监测预警、生物制剂及新型高效低风险农药筛选、绿色防控和控害减灾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历时10年协同攻关,系统攻克了蔗螟综合防控瓶颈,形成了一批核心产品技术,促进了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在五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明确了低纬高原蔗区灾害性螟虫种类、种群结构及灾害特性,为制定综合防控技术与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构建了低纬高原蔗区螟虫种群监测技术体系和预警监测网点,实现了蔗螟种群动态精准监测,为综合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开发了低纬高原蔗区螟虫无人机飞防施药技术且大面积成功应用,为有效防控螟虫成功开辟了一条轻简高效新途径;研究形成灯诱和性诱诱杀成虫技术规模化应用,推进了螟虫绿色防控技术进步;在低纬高原蔗区集成无人机飞防、生物制剂、理化诱控、性诱剂诱捕等综合防控技术,制定了标准化技术规程,显著提高了大面积整体防控效果。2017-2018年累计推广417万亩,挽回甘蔗损失367万吨,增糖47万吨,新增销售额39.8亿元, 新增利润12.5亿元,增税1.9亿元。研究成果技术集成度高、实用性强、转化程度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整体技术水平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达到国际同类技术集成先进水平,2020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jpg

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

5、科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2012年以来,为全面建设甘蔗病虫植保综合防控服务体系,创新技术服务模式。黄应昆带领岗位科学家团队与制糖龙头企业临沧南华、新平南恩、孟连昌裕、云南中云公司签订科企合作协议,积极开展科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服务三农。科企合作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以“蔗农需要就是我们努力方向”为驱动,以“现代科技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在耿马、沧源、镇康、双江、临翔、景谷、孟连、西盟、澜沧、勐海10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区大力开展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切实发挥了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作用,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一是全面调查评估暴发流行性病虫害危害性与风险性,分析明确了防控重点和对象,科学引导病虫防控一体化;二是强化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及现场指导15979人次,切实提升了蔗农防控意识和精准防控能力;三是综合评价筛选出杀虫防病复合多功能新配方15个,优化形成全程精准高效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模式1套,开展重要病虫全程精准高效防控技术标准化核心示范12万亩,辐射带动大面积防治424万亩(无人机飞防96万亩),挽回甘蔗损失339万吨,农业增收142464万元,甘蔗科技扶贫为边远贫困、边疆民族地区蔗农增收和脱贫攻坚提供了有效支撑。

黄应昆立足边疆、心系蔗农、服务产业,开展了卓有成效工作和对蔗糖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有力,得到了耿马、孟连、镇康甘蔗主产县县委政府肯定认可并发了感谢信,临沧南华对黄应昆带领岗位科学家团队长期在临沧南华蔗区病虫防控工作中的支持及取得的成效表示了诚挚的鸣谢并颁发了“科技引领糖业发展 助推糖企提质增效”锦旗。黄应昆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边疆民族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始终坚定为边疆民族地区甘蔗产业服务,一心扑在甘蔗科技创新和甘蔗产业发展上,每年下乡上百天以上,为甘蔗病虫全程精准监测与防控不知疲倦地进行巡查指导和现场示范培训,孜孜不倦在工作,脚踏实地地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边疆人民服务,不断创造新的甘蔗科技成果支撑产业进步,不断为蔗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6.jpg

致力科技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得到主产县县委政府肯定发送感谢信

7.jpg

制糖龙头企业临沧南华公司颁发锦旗

“科技引领糖业发展  助推糖企提质增效”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