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作物学会官方网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会员之家>> 会员风采
会员风采
会员风采 | 坚守30余年的“玉米团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赵久然
发布时间:2021-04-19      来源:       阅读量:558     分享:

1.jpg


赵久然,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北京作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种子协会顾问专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30多年来一直从事玉米科研工作,在玉米育种方法创新、优新种质创制、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玉米标准DNA指纹库构建及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创新贡献。


赵久然:坚守30余年的“玉米团长”


一进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子镇苏家峪村,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赵久然研究员就跟闻讯赶来的种植户们聊起了去年的玉米收成。种植户王银保说:“去年我家里种植了13亩京科968,每亩能收1300多斤,一亩地增产300多斤,商家上门收购,每斤9毛3,一亩地增收300多块,挺实惠的”。有的种植户说:“京科968抗旱、秆硬、抗风,病虫害少”。有的种植户说:“京科968籽粒厚、成实,能多打粮”。从他们朴实的言语和由衷的笑容中,能切实感觉到好收成带给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


总喜欢到玉米田里看玉米的赵久然,仅2019年,就有近100天深入贫困地区在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扶贫服务,带动2000余人增产增收、摆脱贫困。赵久然带领团队研发的高端特色玉米品种,不仅成为北京市众多农户提质增收的利器,也成了全国很多地区增收脱贫和种植结构调整、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金灿灿的玉米助力低收入村成功“脱低”


苏家峪村耕地面积虽有上千亩,但全村146户中有78户是低收入户,而且老龄化非常严重。加之地处密云水库上游,苏家峪村不能开采地下水搞养殖业、种植业,也不能种植大量使用农药的农作物。苏家峪村农业发展严重滞后,玉米生产缺品种缺技术,农田不具备灌溉条件,村两委找不到发展思路。根据苏家峪村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赵久然将团队选育的系列优良品种在该村进行试验示范,2015-2019年间,每年为村民送去近700亩的京科968等玉米种子,开展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培训超过200余人次。京科968在苏家峪村全覆盖、雨养旱作增产技术得到全面应用,玉米产业发展全面提速,仅此一项使全村增产玉米10万多公斤,增收近20万元。据统计,2015年苏家峪村年人均收入为11000元,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8000元,78户低收入户全部脱低,苏家峪村摘掉了低收入村的“帽子”。


微信图片_20210419162003.jpg

◆ 赵久然在苏家峪村帮扶


金灿灿的玉米助力各地农户增产增收

除了北京,赵久然还把技术送到了全国多地。在对口支援的内蒙古通辽市,建立了300多个京科968小科技示范园,让当地农户认识到京科968品种的优良特性,使京科968的推广面积迅速扩大,仅在通辽市的年种植面积就超过1千万亩。相比之前的种植品种,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种植10亩可使每年增收2万元。


“推广鲜食玉米新品种精准扶贫的效果不错,仅京科糯2000一个品种已累计推广种植数千万亩,产生了巨大的增产增收效果,也使很多贫困地区发展起了鲜食玉米加工产业。”赵久然说。2019年,河北省涞源县南屯村和黄土岭村种植了由赵久然自主创新选育的农科糯336高品质鲜食玉米200多亩,当地老百姓每亩地头的现金收入由2700元增至3000元,相比种植普通玉米,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在海南省乐东县的爆旺村、赤龙村、洪武村、竹头村、抱岁村等黎族集中的贫困村,利用海南热带气候条件,冬季反季节种植农科糯336鲜食玉米500多亩。每亩一季玉米的地头现金收入可达4000多元。


我国脱贫攻坚已取得全面胜利,与玉米结下不解之缘的“玉米团长”赵久然也将带领他的玉米团队秉承“科技驱动、需求导向”的原则,继续攻坚克难,把玉米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带进农村,带给农民,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来源:中国科协扶贫办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