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作物学会官方网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学术交流>>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疫情期间农业春季生产面临问题和建议
发布时间:2020-02-20      来源:       阅读量:8963     分享:

肖永贵.jpg

立春时节已过,各地将陆续迎来春耕春种。由于物流受阻,城乡农资经销商、零售商普遍存货不多,且多处于关门闭市的状态,春耕农资供应不足问题将成为短期矛盾。如果疫情持续,农资产品的物流配送不畅,农民农作引导不正确,将给春耕肥料供应带来明显影响。同时,春耕所需种子、农药、劳动力、农机作业服务在供应上也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从区域看,南方地区农业生产受疫情影响明显要大于北方。南方地区的粮食、蔬菜、特色产品都将迎来新的生产周期,种养业均因疫情而受到波及。从时间发展看,中长期看,疫情引发生产成本上升,后市农资价格有可能出现上涨,对农业生产形成进一步的影响。

当前南方地方正值越冬小麦、油菜生长关键期,即将进入水稻育秧、玉米备耕期;黄淮海地区将开展小麦、油菜春季管理,及春季玉米、花生、大豆等农作物播种,现处于种子、农药、肥料准备阶段;东北、西北地区春季农时较晚,种子、农资准备尚未进行。如果疫情持续到3月中下旬,不进行提前对农资和种子生产运输销售管控,将影响南方地区的越冬作物收获、越夏作物播种,影响黄淮海地区的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和春播春种,压缩东北、西北地区春季生产物质准备农事操作时间。

  1. 疫情期农业春季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年之计在于春。有效春季管理可保证我国中部和南部夏粮产量安全,正常春季播种将保证北部全年粮食生产及次年种子供给。当前受疫情影响,农业春季生产正面临生产物资供给缺乏、流通环节不畅、消费需求无源、原料材料价格上涨的局势。

    (一)农业生产资料供给渠道受阻,春耕春播物质需求有待保障。从种植需求端看,种植户农资库存不足,种子、农药、农肥、农资、柴油、耕作机械等涉农生产物资市场供给缺乏或处于被关停状态,无法购置进行正常农事活动。从流通渠道看,城乡“一刀切”封路政策制约农资物质储备运输渠道,难以分送至乡镇零售商户,呈现空间阻断。从农业物资供给端看,当前春播春耕物资具有储备,短期供应充足,春季复工复产迟缓,将会涉农物资区域分销不足现象。

(二)农民种植物质消费能力减弱,农民工短期归耕心理建设有待加强。从种植角度分析,当前种植经济作物因物流受阻导致滞销,温室果蔬积压严重,影响农户持续种植积极性和发展热情;对大宗农作物而言,中部和南部地区正值春耕生产阶段,北部即将备耕春种,农业生产资料需求迫切,需强化市场物资供给保障能力。从农户角度分析,家庭收入因返工返岗推迟造成工资性收获短缺,入冬以来家庭支出大于收入,消费能力和购买农业生产物资将减弱,促进廉价低效农资产品需求偏高。此外,短期内务工农民返工就业难度大,滞留农村半农半工或返农归耕导致返乡农民工的心理预期落差增大,滞留农民工从业引导和心理建设有待重视。从农村产业发展看,我国农村融合产业处于雏形阶段,基础力量薄弱,疫情将影响其经济生产、产业供给和休闲旅游,特别是农业示范园区、民俗民宿营业将受城乡经济收入影响,客流锐减,加剧生存挑战。

(三)涉农企业生产原料供应迟缓,将推高成品市场农资价格。农资行业方面,短期内上游原料、包装、制剂企业无法正常开工,影响农资产品正常生产和供应。农资平台、企业等正常业务合作受阻,产品销售存在困难。此外,物流企业开工迟缓,运输效率受影响,县乡道路实施交通管制,导致保障春耕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服务以及农资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遇到困难。预计,季节性需求较强的农资产品货源供应可能出现区域性紧张或短缺现象,也将推动原料和成品农资价格上涨,加剧消费端支出负担。种子行业方面,近年来粮价不稳农户种植积极性降低,种植户购种时间延缓,企业春节年铺货率较低,此次疫情将压缩种业销售时间,易造成品种滞销、现金断流、库存积压,将加剧种子企业生存困境。

(四)各级部门缺乏正确春季生产引导,市场监管和技术服务急需加强。乡镇基层农村农民基本性质决定着疫情防控任务丝毫不可放松,但农田种植管理具有较大用工弹性,精细化操作更利于提高生产能力,且种植田空旷人稀,可引导种植户进行农耕农作,提高疫情防范意识并促进农业生产。值得注意的是,疫情过后春耕春种对农资市场需求量加剧,将会滋生了某些以劣充优、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无良行为乃至违法犯罪行,农业市场质量管控将成为重要问题。此外,当前有效农业科技服务缺位严重,疫情期间行业专家难以充分调研,深入了解农事农情,做出确切生产判断和生产指导服务。

  1. 疫情期提高春耕春种能力,保障粮食生产的意见建议

    当前推动农业物资流通是保证农业有序生产的关键,同时鼓励种植户抓好农时,做好春耕春种工作,并健全农业危机管理制度,加强市场监管,落实监管责任,防止哄抬农业生产物资,保障农民权益。

    一是强化农业物资流通。当前首要任务是保障货畅其流,畅通绿色通道,实现供需对接,并严控打击涉农物资哄抬价格行为,保障市场供给。农业生产原料、种子、肥料等优先通行,严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拦截运输车辆,满足春耕春播生产需求。推动将涉农生活物资运输车辆纳入重要物资供应绿色通道,协调办理交通通行证,解决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农产品运得出生产一线、运得到消费一线。同时,建立防疫时期的应时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解决滞销问题。

    二是抓好春耕春播工作。做好春耕备耕,不误农时,强化田间管理,确保全年农业再夺丰收的好基础。重点保障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物资供应运输,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相关农业企业的复工对接工作,确保春耕备耕期间农资质量可靠、市场稳定、运输顺畅。加强柴油调配储备,全力做好农机备耕,做好人员准备和物资储备。鼓励各村统筹安排,可采用人员分散的方式展开春耕种植。同时,为减少疫病传染可能,应尽量避免人员聚集,减少面对面的农技培训,从线下培训转为线上培训。借助网络授课平台、微信、QQ、短信等方式,实行线上辅导,强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线上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

    三是强化农产品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农业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防范和应对农业危机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加快发展和提高农业各产业是农业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严守耕地红线,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农产品优进优出、引进来走出去齐头并进。强化重要农产品储备能力,做好基本农产品储备工作,在数量上要有保障。同时,重要农产品的储备能力建设要和生产能力、产品供应、消费需求相适应,综合考虑储存成本、管理成本和社会效益等因素,进行合理地储备机制设计,能够满足出现突发情况时的产品需要。

    四是全面推进农民增收问题。制定农民收入增长计划和实施方案,将提高农民收入作为约束性指标并确定时间表。充分发挥农业的多重功能,充分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总结推广地方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扩大农民就业门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在全国形成劳动力自由流动、自由就业、全面保障的就业制度。制定时间表,杜绝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尽快实现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目标。

    五是健全农业生产危机管理意识。一要建立管理危机意识,社会发展新阶段,各种风险挑战交织在一起,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重大风险防范危机管理意识。二要建立农业生产预警机制,针对重大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经济社会发展风险、社会风险等问题建立有效监控及科学预判机制,以尽早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三要强化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农业生产信息化预警体系,提高农业信息处理能力,组建农业专业人才应急服务队伍,提高生产应急服务能力,加强农业保险、贷款和补贴等资金应用管理,切实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中国作物学会小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肖永贵副研究员 供稿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