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作物学会官方网站!

English

礼赞 · 科学家精神
礼赞•科学家精神 | 张孟臣:大豆育种的领跑者
发布时间:2022-03-21      来源:       阅读量:603     分享:

他不忘初心,心系三农,在大豆科研、生产领域耕耘四十载,引领了我国大豆高产优质广适应育种。即使在2010年确诊股骨头坏死等多种疾病的情况下,他也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勇于创新。

image.png

张孟臣研究员,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现任农业部黄淮海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现代农业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顾问,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名誉主任委员、河北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曾在美国Illinois大学及澳大利亚CSIRO作访问与合作研究两年;在大豆育种技术、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育成大豆品种30个,为我国大豆遗传育种和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主持完成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石家庄分中心、国家黄淮海大豆转基因中试与产业化基地建设、农业部黄淮海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先后获得科技奖励成果19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省省长特别奖、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技奖励多项;发表论文200多篇;荣获中华农业英才奖,河北省高端人才、河北省劳动模范、资深省管优秀专家、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张孟臣同志不忘初心,心系三农,对党忠诚、积极工作。多少年来,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白天跑基层、下试验点,晚上工作到深夜两、三点已成为张孟臣的习惯。他的心中只有党的事业,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记忆最深的就是小时候爸爸经常说而不兑现的话“等忙完这一段时间再带你出去玩”。而最为内疚的是:被亲朋四邻誉为“孝子”的他,老父亲从生病到过世在床瘫痪6年,由于忙于工作而没有顾得上在老人身边尽孝几天。张孟臣多年来坚持带病工作,在2010年双侧股骨头坏死发作治疗期间,他仍坚持工作,十多年来一直坚持拄拐杖在田间科研和生产第一线。他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2018年12月胡春华总理接见中华农业科技奖获奖者张孟臣.jpg

2018年12月,胡春华总理(前右)接见中华农业科技奖获奖者张孟臣研究员(前左)


2018年获得了中华农业英才奖、受到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同志接见后,张孟臣同志动情地说,“我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取得的,如果不是党在1977年恢复高考,就没有我今天的生活、家庭和事业”。



突破难题,培育优质品种


他提出夏大豆育种方向和路线,突破大豆产量与早熟、优质结合的改良难题,育成一批早熟、高产、优质新品种,提升我国大豆产量和品质,储备了我国大豆国际贸易中的技术砝码。

上世纪90年代以前,位于夏大豆最北端的河北省由于缺乏一年两熟制早熟夏大豆品种,大豆产量一直在七八十公斤徘徊。针对这一问题,张孟臣团队创立了“主茎型大群体”育种路线,育成以冀豆7号为代表的早熟高产夏大豆品种,改变了一年两熟制夏大豆低产的历史,产量大幅提高。冀豆7号大面积推广期间,河北省大豆平均产量以年均12%的速度递增。获得全国大豆育种唯一的获国家“重大”后补助奖励,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省省长特别奖、杜邦科技创新奖。

尽管冀豆7号的推广应用促使河北省大豆产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近年来单产一直在120公斤左右徘徊。张孟臣带领团队又进一步创新了优异冠层高产株型,育成国家区试历史上产量最高、推广区域最广(11省市区)的冀豆17。连续多年创造了亩产300~350公斤大面积高产。被国家同行专家誉为“我国大豆高产株型育种的新突破”。


张孟臣1.jpg

张孟臣研究员在田间


发展高蛋白大豆是国家的长期战略决策。由于蛋白质与产量等性状负相关,到目前为止,全国生产应用的高蛋白大豆品种不足15%。张孟臣创新了优质高产育种技术体系,育成以国内外水溶性蛋白最高、国家区试蛋白质产量最高、至今仍为国内推广面积最大的高蛋白大豆冀豆12等高蛋白系列品种。冀豆12至今仍为国家区域试验高产对照种。

针对由于国产大豆含油量低,国外高油大豆大量进口,严重冲击了国内大豆生产的问题。又带领团队育成以国家区试第一个亩产突破200公斤的国内外油份含量最高的冀黄13为代表的高油大豆系列品种。

使大豆及其制品像小麦、稻米一样成为一日三餐的主食之一,提高国民蛋白质营养水平,一直是张孟臣等的努力目标。由于大豆籽粒中因抗营养因子脂肪氧化酶(Lox)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大豆营养品质,且产生豆腥味影响食用。“脱腥”是大豆加工必须工序,造价高耗能大,且破坏部分营养成份。为此,他通过技术创新与资源创新,育成以我国第一个脂氧酶双缺失的无腥大豆品种五星1~4号无豆腥味系列品种,解决了大豆加工中的脱腥难题。

为解决大豆遗传基础狭窄与大豆杂交困难的问题,在盖钧镒院士等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大豆ms1雄性核不育基因天然种质基因库群体及其轮回选择技术,解决了大豆育种重复杂交困难而多亲本聚合与重组及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世界性难题,并育成冀豆19等多个审定推广品种,组织国内大豆育种家将3000多份优异种质聚集到一个不断互交的自然群体,实现多基因聚合育种。


2019年10月10日张孟臣陪同农业农村部领导陈友权副司长和盖院士视察藁城万亩示范基地.jpg

2019年,张孟臣(左2)陪同农业农村部领导陈友权副司长(左3)和盖钧镒院士(左4)视察藁城万亩示范基地


培养人才,推动大豆产业化发展


创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团队,传承科研技能是张孟臣研究员成功的又一体现。他培养出国家级突贡专家、国务院特贴、省管优秀专家、高端人才等,获河北省首批“巨人计划”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优秀创新团队等,并与多家国际前沿学术机构保持长期交流与深入合作,牵头组建了黄淮海10个省市50多家单位参加的大豆联合攻关协作网络,为大豆高技术产业化奠定了发展平台。此外,他还帮助黄淮海地区多个省市的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赢得全国大豆界和河北省农业系统的赞誉。


image.png




人物由中国作物学会李岩理事推荐

作者:刘兵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徐莉(中国作物学会秘书)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