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作物学会官方网站!

English

礼赞 · 科学家精神
礼赞•科学家精神 | 刘学友:坚守初心育品种 点瓜成金树榜样
发布时间:2022-03-24      来源:       阅读量:465     分享:

他践行北大荒精神,植根北纬46度,坚守初心培育“友雪1号”雪白瓜籽,用良种良法,助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他点瓜成金踏上绿色低碳可循环、变废为宝碳中和,永续利用好南瓜资源新征途。这是对友谊学友南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刘学友38年来,坚守初心育品种,点瓜成金踏征途的概括总结。


image.png

刘学友,黑龙江省友谊学友南瓜科技开发研究所所长,现任黑龙江省友谊县南瓜协会会长,友谊县老科协农业专委会主任,中国园艺学会南瓜研究分会理事,黑龙江省南瓜协会副理事长、双鸭山市科技特派员,他连续三年被友谊县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91年被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评为浆果生产先进个人;2007年,他带领的友谊县南瓜协会,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财政部评为国家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11年,双鸭山市委、双鸭山市人民政府授予“首届农村实用人才”称号;2021年,评为双鸭山市委、双鸭山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领域拔尖人才。



他的家乡在我国北疆的三江平原,北纬46度线上的天下第一场——美丽友谊县,这里是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这里有世界上仅存三块黑土中最大的黑土地,这里的寒地黑土是种植南瓜的黄金地带,这里的夏天是祖国最早迎接日出的地方,长日照孕育了黑土地的大熊猫籽用南瓜。

南瓜种植业是黑龙江省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的白瓜籽,就是我国名特、优农产品,大量供应国内外市场,瓜籽的特点是青如银白如雪、厚如古钱币,可以说是“国宝级”的雪白瓜籽。但是长期的广种薄收,种子低水平的重复再种,导致1984年南瓜疫病在友谊周边流行发生,仅农垦双鸭山农场7万亩地受病造成绝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高产、抗病的品种才是南瓜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就在黑土地大面积面临着白瓜籽产业消亡的时刻,刘学友义不容辞的担当起保护“国宝”的责任,把育种的使命装在心中,把发展产业的重任扛在肩上,像南瓜的特征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7.jpg

刘学友(左)在海南五指山下察看南瓜实验示范对照田

1993年,他带着自己精心搜集、整理、筛选的种子,踏上培育南瓜新品种的征程,他六下海南岛,九次走上黄土高坡,在五指山脚下,在荔枝沟、在海棠湾,延河水边,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太行山上多点试验、实验、示范、总结,选育材料、稳定亲本,采用自交系培育杂交种,辛勤的耕耘终于得出了结果,2009年他选育的品种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为“友雪1号”,决定从2010年起定为推广品种。

“友雪1号”植株生长健壮,抗性强,能低节位的早座瓜,相等叶处结大瓜,与对照品种“甘南1号”相比,提高果实产量30%,提高种子大板率56.8%,瓜籽平均增产33.8%。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8年,他培育的南瓜品种“友谊大白板”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评为第九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优秀产品奖;2021年,由中国作物学会特用作物产业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籽用南瓜新品种展示”,友谊学友南瓜研究所选送的材料田间表现突出,经专家组评定为“大会推荐品种”,这些成绩的取得,使他有决心,有信心,有实力育一流品种,把“国宝”瓜籽打造成品牌,让品牌雪白瓜籽成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在培育抗病品种的同时,刘学友历时16年,对南瓜种植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从科研到生产,从小垄种到改大垄,从隔垄种到定向种,经过498个区域布点,668次的试验、示范,总结出《南瓜宽行种植新技术》。

2001年,他用良种配良法,在农垦双鸭山农场建立生产基地900亩,认真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联系与协调。秋季收购整瓜3600吨,当即给瓜农支付现金,使瓜农得到了利益,农场看到了效益,更使农垦红兴隆管理局看到了南瓜产业的前途,当年,该局组织12个农场来双鸭山农场参观学习,局长办公会议出台了《红兴隆管理局2002年南瓜生产指令性计划种植指标》,从此改变了这个局的南瓜生产从自生自灭、到有组织,有计划,成规模发展的新格局,这一举措,使全国最大的白瓜籽交易市场由西北产区转移到东北产区,再由桦南、密山落户天府之县宝清,辐射带动了7市9县56个农场、林场,种植南瓜面积达380万亩,创产值3.8亿元,带动2480多人就业。  

陕西杨凌农林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王鸣.jpg

2010年,刘学友(右)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鸣教授(左)在田间探讨南瓜品种的选育

在南瓜这个大家族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并由此延伸出众多的用途;从鲜菜到加工、从医疗到保健、从作饲料到为人服务。刘学友为了把南瓜从季节性的鲜食到加工成食品,实现用途的多样性,达到药食同源,2019年增加了红南瓜新品种选育数量。自从播种后,阴雨连绵,好像是到了南方的“梅雨”季,所有的悲剧都发生在雨天,特别是8月27日大面积的降雨,是百年不遇的暴雨,七星河、扁石河、兴隆山截流沟的水,从完达山北麓、长勇泉、将军岭上往下流淌,浑黄的河水如同脱缰的野马咆哮着一路向北冲去。这时,河下游风雨交加,刘学友正与南瓜所的6名成员在友谊园区南瓜基地,抓紧排除瓜田里的内水,准备物资堵外水,他们争分夺秒装沙袋、运土方、打木桩,合理分工,有序协调,把100条防汛专用袋和380条编织袋、化肥袋子装满沙土,在瓜地南头用人抬、肩扛砌筑起一道挡水墙。

当洪水到来时,水被挡在堤外越长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多处出现管涌,此时,刘学友奋不顾身的冲在最前面,站在最险处堵管涌,加固堤坝,此刻,水还在涨,沙土、编织袋、塑料布等抗灾物资全都用尽,这时瓜田6号、7号小区见到明水,怎么办?情急之下,他把家里的枕头、棉被、褥子拿来,当把这些物品垫在瓜下时,他眼前一黑,倒在瓜田里。第二天中午,他在医院里睁开眼就问陪护人员:“那18株红栗保住了吗”?“安然无恙”,这时品种研究室主任肖明说着,端着热水走过来继续说道:“你就放心吧,这回在这里一定要好好的休息”。是啊,他自从瓜地出现径流后,就一直在田间疏导径流,排内水,堵外水,身体过度透支,他是年逾花甲的人了,为什么还要拼命?是无私奉献、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刻在他的脑海里,熔化在血液中,表现在行动上,刘学友就是这样一位用心血和汗水为理想奋斗的人。

2019年11月,他从采收的红栗瓜籽中,选1、2、3、4号种子,送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用新一代载人飞船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穿越了范艾伦辐射带,2020年,通过辐射和微重力诱变后,得到的种子表现最为突出的是1号瓜,它的特征特性表现是阳性基因、红色基因、果皮颜色是中国红,瓜的口感是香、糯、甜、面,他为了把瓜加工成保健产品,为更多的人民服好务。2021年,刘学友与宝清县海之坊农产品责任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南瓜丁、南瓜粉、南瓜面条、南瓜馒头、南瓜面包等系列产品。

刘学友到宝清县开展科普讲座.jpg

 刘学友到双鸭山市天府之县宝清开展南瓜产业化规模化科普讲座

2021年8月,在南瓜收获的季节,他主动联合双鸭山市果酒厂、友谊县兴隆白酒厂,让“友雪1号”采籽后的果肉变废为宝,用超临界CO,流体萃取南瓜果肉技术,加工生产酒,得到的是新能源产品--南瓜酒。把南瓜吃干榨净,让精深加工产品质量更强,保健功能更好,市场前途更广阔,为瓜农增收、企业增效,推动小南瓜转动大产业,展示了刘学友应有的风采。

他坚守初心育品种,点瓜成金踏征途,探索出一条绿色低碳可循环,变废为宝碳中和的可借鉴、可操作、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为永续利用好南瓜资源、拓宽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新坦途。


THE END

人物由中国作物学会特用作物专业委员会推荐

作者:刘学友(黑龙江省友谊学友南瓜科技开发研究所所长)

编辑:徐莉(中国作物学会秘书)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