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作物学会官方网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会员之家>> 会员风采
会员风采
会员风采 | 心系薯农,马铃薯花开乌蒙山——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隋启君
发布时间:2022-03-03      来源:       阅读量:197     分享:


证件照.png

 隋启君,男,汉族,现年56岁,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2000年,隋启君研究员从内蒙古调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从事马铃薯育种研究工作至今20年。那时,摆在隋启君研究员面前的是一个马铃薯生产大省,不仅没有一个健全的育种体系,而且在一个生态类型多样,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马铃薯的云南,生产上的马铃薯品种却十分单一等等问题。

 刚到云南,隋启君研究员在想的一个问题,云南的马铃薯研究工作从何做起?

“一边组织杂交育种,一边调研”,隋启君研究员和他带领的马铃薯团队,在开展日常事务工作是同时,深入基层调研,查找资料,和系统分析后,一个美丽的“马铃薯王国”在隋启君研究员的脑海里浮现,就是针对云南不同生态区域气候特点组织基层推广部门建立云南马铃薯育种网络体系。该体系由育种基础工作、筛选体系和新品种开发三个部分构成。其中,筛选体系,分为大春、冬作和小春三季,在昭通、会泽,和宣威等5个地点实施;冬作在德宏和建水2个地点开展;小春作在陆良和贵阳(贵州)2个区域进行。在昭通地区农科院和贵州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11家单位的支持下,大家克服资金不足等问题,说干就干,于2004年第一个自育马铃薯新品种“云薯201”通过云南省的品种审定。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截止2020年,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牵头报审,获得国家、省和地方审(认)定的马铃薯新品种54个,其中与地方合作选育审定的品种有24个。

 品种有了,那么如何让种植户、合作社、企业和消费者了解和认识这些新品种?又如何让这些新品种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助力扶贫攻坚?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摆在隋启君研究员的面前,隋启君研究员和他的团队又是怎么做的?

一个新品种,和一项新技术

 鲁甸县,是昭通市的一个贫困县。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的腹心地带,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7年初,全县有6个贫困乡镇,41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9482人,贫困发生率17.49%。这些贫困乡镇地处偏远山区,当地种植业主要以马铃薯为主,常年种植马铃薯20万亩,过去种植的会-2号等老品种亩产不到1000千克。

 2017年,隋启君研究员与有多年合作基础的鲁甸新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飞商量,并邀请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成员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参与,决定在刘飞的种薯繁育基地开展“云薯505”和“云薯401”等新品种种薯繁育,和马铃薯品种多样性栽培防治晚疫病等技术攻关。

 这一年,隋启君亲自带队,选派具有副高以上职称3人组成专家服务团队,带着云薯505、云薯401等自育品种和栽培技术,到鲁甸县驻点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工作中,围绕当地马铃薯种薯生产单产低,和晚疫病危害严重等问题,采用抱窝栽培技术繁殖原种和大春马铃薯晚熟增产栽培技术等研究,并组织合作社繁育云薯505一级种薯2000亩。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不仅抱窝栽培技术单产有了新的突破,刘飞的合作社种植的云薯505也获得了平均亩产2300.0多千克的好产量。9月7日,由东北农业大学等省内外专家对抱窝栽培技术繁殖原种田进行田间测产,实收738.9平方米,总产量4432千克,折合亩产3920.7千克。

 由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品种、新技术给种植户带来实惠,让当地种植户、合作社和企业看到了“一粒种薯,改变一方百姓的生活”的希望。当年由合作社生产的0.6万余吨优质种薯,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全部发放到鲁甸各乡镇建档立卡户手中。

一个合作社,和一方薯农

 有了新品种,又有了配套的栽培技术。如何巩固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呢?

 2018年,全国马铃薯大会在昭通召开,会议的主现场就在刘飞的种薯基地。隋启君研究员抓住机遇,主动向单位领导汇报这些年在鲁甸新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开展的工作,并得到了院里的10.0万元的《云薯505等新品种在鲁甸县的集中展示》项目支持。同时,刘飞和当地种植户对云薯505增产增收也信心十足,当年刘飞又流转了3000亩土地种植云薯505。

 这一年,马铃薯大会现场5.0万亩的云薯505喜获丰收。由隋启君研究员和他的团队指导和服务的新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的云薯505也收获了可喜的产量。9月21日,由昭通市县专家,对云薯505原种繁殖田进行田间测产,测产面积785.9平方米,实收鲜薯4727.5千克,扣除2%的杂质后,折合亩产3930.25千克,创云南原种繁育最高单产记录。

1.jpg

 可喜的是,在隋启君研究员的指导下,这两年通过刘飞的合作社的带动,云薯505新品种在鲁甸县和乌蒙山区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据统计,云薯505在鲁甸县年推广面积19.0万亩,占当地马铃薯种植面积的95.0%,不仅实现了当地马铃薯品种的更新换代,更带动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卢应德,龙正义是合作社的2个因种植云薯505而脱贫致富的代表。

 “2017年我家种植了10亩云薯505”,卢应德说,“做完地里的活计,我又到刘飞的基地去帮着做工,一年收入76000多元”。

 2017年,龙正义种植了95.6亩云薯505,一共收入488800.0元。他说,除去生产成本,有24.0万多的纯收入。

 张兴祥是当地水磨镇滴水村的贫困户,2017年合作社提供给他家10亩种薯,指导他种植云薯505新品种。除去成本,当年张兴祥就赚了2万多元。2018年他把面积扩大到100亩,产量280吨,合作社以每吨1500元的价格收购,合计42万元,除去成本,张兴祥纯收入近20万元。2019年,他又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40亩,产量350吨,当年马铃薯价格好,合作社以每吨2000元的价格收购,合计70万元,除去成本,纯收入超过30万元。

 日子富裕了,张兴祥主动请求摘掉了贫困帽子。

 在隋启君研究员与合作社的指导和带动下,在云南省昭通市像张兴祥这样靠发展马铃薯产业脱贫致富的不在少数。2018年10月15日 08:51央视网CCTV-2“第一时间”作了云南昭通:“推广马铃薯种植新技术,提质增产促农增收”的专题报道。

2.jpg

一个新产品,和一项创新

 目前,在我国马铃薯主要用途为鲜食,而马铃薯加工占比仅为10%。加工比例低缺乏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中国马铃薯的发展趋势是丰富加工产品种类,提高马铃薯加工比例。为丰富加工产品种类,隋启君团队历经3年,成功研发出一款专利产品——彩色马铃薯气泡水。

3.png

 彩色马铃薯气泡水,精选高花青素含量马铃薯品种“紫云1号”为原料,采用绿色发酵工艺制得一种彩色马铃薯气泡水,解决了马铃薯生汁外观不佳、口感差、不耐储的缺点,有效利用了马铃薯生汁中的营养成分,4℃可保存3个月。彩色马铃薯气泡水富含花青素、维生素C、二氧化碳、少量酒精,口感酸甜爽口,气味芳香,外观鲜亮诱人,且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人工添加剂,适合各类人群放心饮用。气泡水一经面世,就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对于实现马铃薯增值、农民增收,以及马铃薯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团队,和“洋芋帝国”的梦想

 昭通,马铃薯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据统计,2019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00万亩,平均每亩产量1.6吨,鲜薯总产量480万吨,实现农业产值72.4亿元,已带动全市19.2万户64万贫困人口实现人均增收1440元以上。

 马铃薯是当地山区贫困群众的主粮,马铃薯是当地山区贫困群众脱贫的希望!

 2020年,昭通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洋芋帝国”建设项目,通过产业升级、科学种植、良种培育等措施,以昭阳区的靖安和永善县的茂林2地为核心区,建立5.0万亩的“洋芋帝国”示范基地。隋启君研究员和他带领的马铃薯团队受到了昭通市委市政府的邀请后,与当地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第一时间组织了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和产业开发技术小组,与当地科技部门一起在“洋芋帝国”开展技术服务3年。这一年,由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对由隋启君研究员主持选育的在“洋芋帝国”进行高产攻关的云薯108进行田间测产,面积702平方米,折合亩产6.015吨,创西南地区马铃薯最高单产记录。同时,“洋芋帝国”县区大面积测产,亩产在3000千克以上。

 “要让与我们合作的基层农业科技人员有成就感,要让与我们合作的企业或合作社有盼头,要让种植‘云薯’新品种的农民有好收益”。站在“洋芋帝国”的试验地头,隋启君研究员高兴地说,“科技成果转化,新品种、新技术要落到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的田间地头”。

 隋启君研究员和他的团队,正在与昭通市的基层科技人员一道,日以继日,为马铃薯花开乌蒙山而忙碌地工作着!

4.png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